游客发表
海南坐拥约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为水产南繁种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2023年,海南的海洋生产总值在11个沿海省份中增速领跑,其中渔业等产业已成为海南的海洋产业翘楚,蓝色经济正逐渐崛起,成为海南经济增长的耀眼新星。
尽管海南已具备显著的产业优势与坚实基础,但当前仍面临良种良苗覆盖率和增产率不高、科研驱动力不足、市场信心有待提升等挑战。种业强则渔业强,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海南正在利用政策优势,先行先试,大胆破局和创新,在科学谋划、高质量建设“蓝色粮仓”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突破:鱼虾游进“南繁硅谷”
水产种业作为种业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更是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推动现代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据不完全统计,南海海域海水有主要经济鱼类80多种、经济虾类17种、经济贝类150多种、经济藻类162种,也是我国水产南繁育种及种苗生产的首选场所。
然而,海南的水产种业起步相对较晚,基础薄弱,且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在种质资源保护、育种技术运用、新品种研发、商业化机制建立以及生产管理标准化等方面均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曾表示,现代种业的发展过程中,良种选育是核心,应以科技为主导;市场推广是关键,应以市场为导向;苗种繁育是基础,应以企业为主体。
为了突破这些瓶颈,海南省正全力推进“南繁硅谷”建设,为水产南繁种业的发展指明方向。目前,海南正积极构建以“三鱼一虾一螺”(罗非鱼、石斑鱼、金鲳鱼、对虾、东风螺)为主导的热带种苗产业体系,发挥地区优势。同时,海南还积极探索渔业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制,打造文昌市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领军企业,为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冯家湾产业园一角。
文昌:再造“虾苗谷”
遍地挖塘、处处养虾,一身水、一身泥,这曾是文昌市冯家湾“虾苗谷”留给人们的印象,如今,崭新厂房楼宇拔地而起,供氧管道、进出水口、净化过滤等养殖设施井然有序,鱼虾住进了占地近7000亩的“大别墅”,喝起了“纯净水”。
从“1989年第一家虾苗繁育场落地”“2006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对虾星火产业带’”,到“2017年被贴上‘污染’的标签”,再到“2021年包括冯家湾渔业核心区在内的文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录”……冯家湾正书写着“虾苗谷”的故事。
作为冯家湾产业园首家入驻企业,专业从事南美白对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的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96亩的现代育种项目,虾种养殖实现“上楼”封闭式养殖。2023年,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被评审、认定为省级水产良种场,成为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从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源头抓起,积极进行南美白对虾种苗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建立了标准化的繁育体系,已保存了200多个家系的种质资源,与相关科研院所、企业联合攻关、共同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2022年,渤海水产“渤海1号”耐高盐特性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选育成功,一上市就广受欢迎。
渤海水产“渤海1号”耐高盐特性的南美白对虾
未来,冯家湾园区将继续打造以海洋水产种苗繁育为特色,集水产科研育种、种苗繁育、绿色健康养殖、科技孵化、数字渔业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园区。
东方:打造水产种业“硅谷”
东方市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整合产业和科研力量,强化科技成果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手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水产注入“芯”动能。
为推进东方海水养殖产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东方规划建设水产南繁种业产业园,园区空间结构为“一园两区九基地”,总规划面积7335.6亩,重点在新龙镇打造国家级高端对虾种苗产业聚集区,在感城镇打造高端经济鱼类种业集聚区。
2023年5月,东方市启动国家对虾种苗繁育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承担该项目的海南中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正水产)表示,将不断完善标准化建设体系建设,规范种苗保护与繁育,提升种苗品质。
据了解,海南中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产的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罗氏沼虾种苗,现年生产能力SPF对虾种苗可达100亿尾,SPF种虾10万对。同时开展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等养殖品种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保存,运用现代育种技术选育适合海南及华南沿海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
未来,东方将持续深化产学研结合和自主创新,扎根水产南繁种业、种质资源引进中转、休闲渔业、海洋牧场等领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水产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研发工厂化及深远海养殖新品种,夯实种质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杨影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