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2注重把握发展趋势,因地有机促进有机循环农业转型升级
2.1发展有机循环农业的制宜优势与挑战
很显然,历史悠久的推动中国农业,在古代传统农耕的循环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的农业是简易工具、人力畜力、发展少量铁器等为主的干思手工劳动方式,同时依靠长期积累的因地有机传统经验开展生产活动。中国农民的制宜生态智慧挖掘与应用,使沿袭下来的推动传统耕作方法也呈现不断进步,以金属农具(铁犁、循环铁锄、农业铁耙等)和木制农具(耧车、发展风车、干思水车等)代替了原始的因地有机石器农具;以畜力逐步替代人力,减轻劳动强度并提高生产效率;为处于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农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演变,同时逐步积累并形成一整套包括选育良种、积肥施肥、兴修水利、病虫防控、改良土壤、研发农具、利用能源、实行轮作等的农业生产标准与技术措施。传统农业在欧洲是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社会开始,我国大约在战国、秦汉年代,就已逐渐形成一套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传统农业技术体系,显然早于欧美发达国家;但以英、美为领头的发达国家,推进传统农业改造升级的速度较快,20世纪初叶就逐步构建了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但过量的化学品投入对农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威胁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引起全球的关注,农业绿色发展与有机农业兴起成为西方国家乡村的新潮流,成为开拓世界农业发展的新导向。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突显与公众关注度的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对有机食品偏好将会不断增强,进而会进一步促进有机食品市场的壮大发展。毫无疑问,开发有机食品是社会投资的重点领域。但人们对有机循环农业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存在一定误区。新时期我国有机循环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历史悠久,尤其在种养结合、地力培育、生态循环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模式与技术正是如今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进一步集成应用现代的科技创新成果,有助于优化与改造传统农业,有助于深入探索并合理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有机循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二是乡村地域比较广阔。中国乡村地域广阔,具有农业生态多样性优势,各不相同的区域生态条件,有助于发展各具特色有机循环农业模式。尽管目前中国仍是依赖于大量化学品常规农业为主体,但在山区乡村或偏远地区,许多农民耕种则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这为发展山区有机循环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依靠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引导山区农民发展有机循环农业恰逢其时。三是具有劳动力的优势。有机循环农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于乡村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山区,将有利于有机循环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山区剩余劳动力就地创业问题。山区有机循环农业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有洁净场地优势,又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上农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可以较低的成本优势赢得高效优质产品的优势,显示山区乡村发展有机循环农业产业的巨大潜力与光明前景。虽然有机循环农业在我国还只是起步阶段,价格确实还比较高,大部分市民都难以接受。但大多消费者对有机循环农业的前景很看好。随着有机种植养殖技术的完善和提升,以及更多规模化产业化有机循环农业基地的建设,有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都会逐渐降低,预计未来十来年将是有机循环农业高峰期,可望在我国得以在更大范围推广普及。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有机循环农业生产规模正在稳步扩大,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1)实施严格规范认证。不同机构认证的实施标准与操作存在一定差异,使有机食品生产与上市面临诚信的挑战。(2)技术创新研究滞后。从传统农业生产向有机循环农业生产的转变,依然面临着洁净场地维护、土壤地力保育、病虫害防控、优良品种选择、产品质量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等诸多问题。有机循环农业产业化生产,无疑需要一整套不同于传统常规农业的技术措施作为有效保障,包括先进管理机制与基础条件建设。目前市场上高质量的商品有机肥品价格高,生产者负担过重。(3)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有机粮食作物生产而言,目前国家尚没有特殊的支持措施。由于有机食品生产需求较高,相对产量较低,需要投入较高,优质粮食得不到优价利益,极大影响农民有机粮食生产积极性。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于《海峡科学》2020年5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
相关链接:工具,安全,农药,品种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