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秦艽是秦艽其临我国延用了两千多年的珍贵传统中药,又是花化常用的传统藏药、蒙药材。学成秦艽在中药中以根入药,分药而在藏药、理作蒙药中主要以花入药。用及用的研究秦艽花具有潜在药用价值,进展其在藏族、秦艽其临蒙古族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水肿、花化黄水病、学成咳嗽、分药关节肿痛等病症。理作近年来研究表明,用及用的研究秦艽花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进展黄酮及三萜类成分,秦艽其临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润肠通便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本文就秦艽花的这些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秦艽资源提供参考。
秦艽为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秦艽组(Sect.Cruciata Gaudin)植物,既是中国重要的常用传统中药,又是珍贵的传统藏、蒙药材。秦艽最先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为祛风湿清热之首药,风药中之润剂。中医使用秦艽根入药,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积发热;藏医用秦艽根治疗扁桃体炎、荨麻疹,但以花入药居多,常以花治痹症、喉痹、水肿、黄水病等;蒙古族也以花入药,用来治疗咳嗽、咽喉热、毒热、瘟热等症。秦艽由于临床应用广泛而被严重采伐,故早在1987年我国就已经将其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了秦艽资源的可持续与充分利用,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对秦艽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价值进行研究,目前已取得一些进展。现将秦艽组植物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合理利用秦艽资源提供参考。
秦艽组植物种类繁多,全世界多达21种,中国至少19种(不包括原变种、变种)(见表1),作为“秦艽”药用的约有12种,其中秦艽(a)、麻花秦艽(b)、粗茎秦艽(c)及小秦艽(d)为《中国药典》规定的药用品种。
秦艽花与其根一样含有多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除此之外,还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等化学成分。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是秦艽组植物花中所含的主要成分。贾娜等运用多种分离手段对陕西产大叶秦艽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并运用多种波谱学手段,辅以对照品对照,从中鉴定出龙胆苦苷(1)。李雨蔚等从西藏秦艽花的95%乙醇提取物中新分离得到4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2)、獐牙菜苦苷(3)、獐牙菜苷(4)和马钱苷酸(5),其中化合物1~4为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5为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秦艽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见表2,结构见图1。
秦艽花还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张雅惠等从青海产麻花秦艽花中获得牡荆黄素(6)、异荭草苷-4'-氧-葡萄糖苷(7),它们是从龙胆属植物新发现的2个化合物。李雨蔚等还从西藏秦艽花中分离得到异荭草苷(8)、异牡荆黄素(9)、皂草黄苷(10)、orientin 7-caffeate(11)和7-O-feruloylorientin(12),且这些化合物是从该植物中新分离得到。强永在等则对蒙药小秦艽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小秦艽花中含有槲皮素(13)、芹菜素(14)等黄酮类成分。同时张秀艳等从小秦艽花中还分离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柚皮素(16)、木犀草素(17)、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8)、大麦黄苷(19)、山柰酚(20)和1-羟基-3,7,8-三甲氧基呫吨酮(21),并且这几个化合物还是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秦艽花中黄酮类成分见表3,结构见图2。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南药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