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王文郁)站在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稻梦空间景点观景台,走向中国眼前一望无际绿油油的小康写爱稻田里,巨型稻作“我爱你中国”不仅壮观,生活更令人心潮澎湃,稻田很多人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这首同名歌。走向中国
辽东湾是小康写爱中国渤海三大海湾之一,盘锦市107公里海岸线均处于辽东湾范围内,生活独特的稻田河海交汇地理环境造就了浩瀚千里的芦苇湿地,孕育了“天下奇观”的走向中国红海滩。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是小康写爱5A级旅游景区,全长18公里,生活湿地碱蓬草随季节由粉红到火红再到紫红,稻田远远望去如同染红了海滩,走向中国形成一幅生机盎然、小康写爱雄奇浩瀚的生活自然画卷。
巨型稻作“我爱你中国”。 王文郁/摄
“红海滩景区的碱蓬草受环境、水、土等多种因素影响,前几年一度萎缩到只剩2000-3000亩,对观赏性产生不利影响。经过请教农业科研院所专家,充分听取一些当地人士意见,经过不断实践,人工种植技术取得突破。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两年集中观赏区已经恢复到11000-12000亩。”盘锦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焕新站在红海滩廊道中心观赏区路边,指向远方一望无际的碱蓬草对记者说。
近年来,盘锦市转身向海,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中心,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严格保护自然海洋岸线和河湖岸线,实施蓝色海湾、渤海治理攻坚战等工程项目,清理5200亩养殖池塘和40万立方米近岸构筑物;实施退养还湿工程,湿地内456户养殖户、面积5.1万亩完成退出;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建设,开展红海滩湿地修复试验研究等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
在打造湿地家园的过程中,盘锦市注重发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的影响力,依托红色海岸培育乡村旅游景区、旅游特色村和特色民宿。
今年43岁的陈淑敏在盘锦市大洼县荣兴朝鲜族乡稻作人家民俗村做客房服务工作。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和家人从原来住的平房搬进了90多平方米的楼房,煤气、水、电一应俱全,生活很方便。原来在田地种水稻风吹日晒,劳作多年累的腰也不太好,现在从家走到民俗村也就几分钟的路,在室内工作月工资收入2600元,干的活不太累,挣钱也容易多了。
陈淑敏所说的“稻作人家”,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绿色休闲农业、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民宿项目,总用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现有民宿40余间,可同时容纳170余人住宿。2018年8月,民俗村还获批成为AAA级国家旅游景区。
记者在民俗村中看到,这些完整保存了上世纪60-80年代不同时期风格的民房,具有显著辽河口建筑文化特征。每间民宿里布置一些富有辽河口地域文化特色的展品,提升民宿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民俗村为游客提供设施齐备的自助厨房,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自助烹饪的乐趣,也可在这里体验朝鲜族的礼仪、美食、舞蹈等民俗文化,还有传统的草编文创和农耕稻作文化。
发展稻作旅游,是基于盘锦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水稻种植文化,并将认养农业、休闲渔业、传统手工业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认养农业让盘锦35万亩通过有机、绿色农产品认证的水稻从一出生就拿下了“户口”,蟹稻综合种养面积达到68.5万亩。在组建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产业联盟后,形成了“产业联盟+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盘锦大米、河蟹、河豚等5种农产品被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盘锦大米相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驰名商标等殊荣。
盘锦出产的大米好吃,除了煮粥蒸饭,还用来制作各种美味小吃。在古镇田庄台,以王把粘食、刘家果子等为代表的多家百年老字号小吃,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餐饮奇迹,使田庄台古镇的饮食文化长盛不衰,成为历史文化品牌。为深入挖掘、传承和发展“田庄台小吃”传统手工技艺,盘锦市专门成立了田庄台小吃文化研究会,帮助特色项目申报“非遗”和“老字号”。目前,田庄台镇有31项传统手工艺项目被列入省、市、区三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26项属于“田庄台小吃”系列。
“我们家主做的手工切糕是市级非遗传承项目,我母亲姓王,是王把粘食的传承人,我正在加紧学习,希望尽早掌握全部制作精髓。做切糕要用上好的米粉,然后才是对水分和火候等方面的把握,用好原料最关键。盘锦种出的大米好吃,这对我们做切糕非常有利,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盘锦风味的好食品”。王把粘食传承人之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是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盘锦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把生态资源变为产业资源,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着力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用生态文明底色支撑全市经济建设与发展,让“碧海蓝天”变成“生态红利”。
责任编辑:24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