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探究水质环境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发帖时间:2024-12-23 11:51:03

温饱走向小康,探究对生活品质和环境有了更高的水质追求,对水质环境,环境尤其是微生物检对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水质环境和饮用水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质量微生物污染对水质有严重的控制影响,对其监测控制是探究非常重要的,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掌握的水质风险,微生物致病率比有机物致病率大很多,环境安全供水可以使人类寿命有很大的微生物检提高。可见微生物检测在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重要性,那么如何确保微生物检测结果的控制准确可靠呢?本文结合实际从水质环境常检的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探究大肠埃希氏菌、水质菌落总数)检测流程逐一分析质量控制要点:

一、环境微生物学指标样品的采集环节质量控制

1、采样人员的资格

采样人员经过采样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经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授权后方可上岗,避免人员不规范的采样活动。

2、采样瓶的准备

采样的容器选用带磨12瓶塞的玻璃瓶,确保清洗干净后(如果是生活饮用水,则按500毫升水样加入0.3毫升10%硫代硫酸钠溶液除氯,地表水等其它不含氯的水样则不需要加),用牛皮纸等防潮纸将瓶盖和瓶颈包裹好并灭菌,可采用热力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两种。干热灭菌要求160℃下维持2小时,高压灭菌要求121℃下维持15分钟,高压蒸汽灭菌后的采样瓶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凝水烘干。灭菌后的容器应在2周内使用,在灭菌瓶的牛皮纸上盖上使用有效期限,并存放于标识有“已灭绝”字样的干燥箱或洁净的专用柜内。

3、按规范要求采集

检验检测机构可以编写《采样管理程序》、《采样技术规范》等体系文件指导采样人员规范操作。在采样现场,采样人员要注意采样地点周围环境对样品的影响,比如生活饮用水的采样,要避免在厕所龙头,因为厕所环境中存在大量细菌,会在采用过程中污染样品,造成样品微生物指标超标的假象。所以当环境条件不符合采样要求时,应采取更换采样点或者终止采样活动等措施。同一水源、同一时间采集几类检测指标的水样时,应先采集供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的水样,采样时应直接采集,不得用水样涮洗已灭菌的采样瓶,并避免手指和其它物品对瓶口的污染。采集龙头水样时应打开水龙头放水数分钟,确保排除滞留水带来的影响,并对水龙头进行消毒后方可采集水样;采集地表水样时,用适当的容器投入水中汲水,应注意不可搅动水底的层积物,也要注意不能混入漂浮于水面上的杂质,再把水样倒进灭菌玻璃瓶中。

4、样品运输要求

微生物样品运输要求在0~4℃下避光保存,并在4小时内检测。

5、做好采集记录登记

采样人员必须填写好《水样现场采集记录表》,现场记录应及时、客观、准确、信息齐全,字迹工整,记录表随样品一起流转到样品管理员,结果有校核人签名审核确认。

二、微生物学指标样品的移交环节质量控制

样品运送回检验机构后,样品管理员检测确认样品完好无损后再签收《水样现场采集/检测记录表》,并在规定检测时间内下达检测任务单。

三、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环节的质量控制重点

1、检测人员质量控制

对从事微生物检验检测的人员,应有相应的教育、培训,可由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考核并授权上岗,确保人员能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在微生物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在其中尤为重要,因为在样品的吸取和培养等过程中存在不稳定性与随机性,并且微生物检测都是无菌操作技术,专业人员能最大程度避免手法不当、样品、环境等污染情况的发生,因此要求人员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和扎实的操作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能胜任检测工作。

2、检测设备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测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包括:温度计、温度测量仪、高压灭菌锅、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等等,这些重要设备必须按周期送上级计量单位检定/校准,以避免设备带来的检测结果可疑。所有设备每次使用完毕,必须填写《仪器使用记录表》,培养箱和冰箱要有早晚两次的温控记录。结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和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确保相关仪器设备性能满足使用条件,比如培养箱对温度要求就很高,若温度波动大则无法达到恒温效果,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所以要做好温度监控、记录和修正等工作,否则温度波动会造成检测结果不可信。

3、检测环境质量控制

(1)洁净室的环境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布局应合理,分区要清晰,要有准备室、洁净室、培养室,最大限度降低来回折返的概率,降低交叉污染等风险。洁净室的操作环境对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检测应遵循无菌操作,防止人员、环境对样品的污染以及样品间交叉污染。检验检测机构可以编写《微生物环境质量控制规定》等相关体系文件指导日常工作开展。广州开发区水质检测中心编写的体系文件《微生物环境质量控制规定》中对洁净室做了一系列环境控制规定:进入洁净室人员必须穿戴无菌操作专用衣帽鞋及口罩,每天对上述物品进行紫外灯照射,每周消毒水浸泡清洗;洁净室每天检测前要开启紫外灯照射灭菌30分钟,并开启空气净化系统1小时以上,每周用“84消毒液”擦拭工作台、其他器皿、灯管、门窗和地板,最后开启空气净化系统1-2小时候后,在无人状态下开启紫外灯10分钟进行灭菌;每月用生长有200~250个细菌菌落的琼脂培养皿暴露于紫外灯下2分钟,99%的菌落被杀灭,否则,应更换紫外灯;每月检测沉降菌,根据结果判定洁净室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估洁净室的洁净度

(2)仪器设备表面灭菌效果质量控制

对于无菌室中的工作台、墙壁、摆放的各种物件及培养箱、冰箱内壁的表面灭菌效果要做监测,频率可以每月一次,检测其是否受到污染。

4、检测试剂、器皿等质量控制

从有资质的供应商购买合格的试剂,并对每批新购进的培养基等重要物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储存条件、有效期和使用方法进行保存和使用。应对配制好的培养基、无菌水、移液管、培养皿等进行灭菌效果核查。所有配制好的培养基无菌水等试剂都应该标识好名称,日期,有效期、配置人等信息。

5、检测内外部质量控制

每批微生物样品必须包含有空白样品、运输空白样品、平行样品的检测,以便排查出现可疑结果时的原因。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微生物的质量控制计划,内部质量控制可采用人员比对、方法比对、购买菌株质控样品考核、人员监督等手段,外部质量控制可采用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等手段。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可以多途径多手段进行质量控制。

6、全程有记录

贯穿检测活动的所有动作,都应该及时、真实地做好记录工作,做到结果可查,过程可追溯。

四、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的校核和报告环节质量控制

1、校核

微生物检测结果出来后,交由相关人员校核签名。需要注意生活饮用水中往往微生物样品浓度都很低甚至没有检出,有时候微生物样品浓度较低时,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可能出现不符合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兰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规律的现象,需要对上述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案。

2、报告签发

报告经相关人员校核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发报告。授权签字人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的要求,也应具备微生物学授权签字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熟悉相关标准和文件,还应熟悉报告或证书使用标志和专用章的要求。

五、总结

综上所述,水质环境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人、机、料、法、环、测六大要素与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只有对检测过程涉及的每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和有效的细节控制,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结果的出具才会合理可信。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万方数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培养基无菌水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