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基于德国“双元制”模式的“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课程“三教”改革实践与成效

发帖时间:2024-12-23 10:36:53

一、双元制德国“双元制”课程教学模式与现有教学模式的基于比较

(一)现有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方式的特点

我国食品类专业的高职教育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均比较成熟。德国的食但是模式在与食品企业实际需求对接上,尤其是品理作为工匠型人才在理论与实践衔接的培养上,仍有很多不足。化检

(二)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的测技程教成效特点

所谓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是术课实践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高职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改革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高职教育形式。双元制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基于学生,同时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德国的食学生,在企业是模式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培训的品理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院校。要求全部参与培训的化检学员在两个场所接受相对应的培训。一个场所即是在职业院校,主要教学体现在理论层面;一个是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等一些可以在企业进行实习的地方的学习,其主要是令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经历。两个教学地点,两个学习身份。既是一种教育办学形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既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直接合作的办学设置形式,也是职业院校加强理论教育的基本模式和纽带。“双元制”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知识与技能培训结合、企业与学校结合、社会需求与办学计划结合,体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协调。

(三)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启示

德国的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从企业培训中引进的,就是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做一体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职业院校适应产业升级改造、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其核心是以行动为导向。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它是产教融合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综合理解德国“双元制”教学特点,进行了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二、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基于德国“双元制”理念的“三教”改革实践

(一)“双元制”教材改革

学院与企业共建教材开发工作小组,由专业教研室教师和企业具体工作部门业务骨干等组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农产品、食品企业检验岗位的实际要求,结合最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小组成员全面分析教学模块中具体知识点的要求,选择教学案例,结合工作过程进行开发,企业骨干全程参与。教材必须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反映现时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术水平。以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型编写模式,完成知识点与技能要素的整合。目前,校企共同开发了食品理化检测技术“双元制”教材,分为四个模块:食品理化检测基础知识认知、食品感官检测、食品中一般营养成分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共 17 个项目。既满足中级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又满足学生从中级进阶到高级农产品食品检验员所需的知识技能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教师队伍的“双元制”改革

“三教”改革提出要建设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队伍。在“双元制”改革中,将企业现场引入校内实训基地,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组建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师资队伍,从而提升校内专任教师的现场能力。如食品理化检测技术“双元制”教学团队中,学校按照企业教学要求,引进地方质检部门一线的检测人员为专职教师,聘请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组织团队教师进行食品检验技能培训,获得高级检验员及技师资格,组成了专兼结合的 7 人教师团队:其中有企业检测一线经验的专职教师人员 2 名,企业兼职教师 1名;教授 1 名,副教授 2 名;博士 2 人,硕士 3 人。本课程团队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技能实训等开展相关教学教研工作,各取所长,精诚合作,共同进行教学资源设计(共同开发交互软件、动画、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教学资源)、操作规范考核表设计、课堂教学实施、通过学生操作视频对学生操作规范性评价等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评价,达到资源共享,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目的。虽然是全新的团队,但在一个共同愿景下,每位教师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教法的“双元制”改革

“双元制”是以行动导向的教育模式,培训的目标是能力的掌握。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了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食品感官评定、一般食品营养成分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等模块,建成了各模块职业活动所需的仿真环境,与企业共享设备、检测任务等资源。依托校企共建的仿真实训基地,本课程采取“三段五步递进式”教学模式(详见下图)。以学生为主体,以企业真实的食品检测任务为主线,通过分解企业真实检测任务,设置课前初认知、课内精技能、课后活运用的阶梯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将检验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以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分层交织的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实现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综合素养培养的同步形成。

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了诸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操作步骤烦琐,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大型精密仪器太贵,学生很难有充分上手的机会或者学生反复练习规范操作导致仪器损耗较大,维护成本高;部分检测方法原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等问题。基于此问题,课程团队寻找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导入法、问题引导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中国慕课大学学校云课程平台和关联的慕课堂活动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将自主开发的微课、动画、虚拟仿真、交互软件、大屏同步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推进了课程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借鉴德国的经验,配合课程的三教改革,革新了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结合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结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和平时考核标准,学习效果评价综合考虑任务目标、教学目标和具体学习活动实施情况,采用过程与结果、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过程综合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整个评价过程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贯穿于课分或交互软件考核打分、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组成。课前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小组任务完成情况或(及)预习测试情况。课中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测方案制定、样品的测定、学习行为、检测结果、随堂测试等;其中样品的测定评价包括操作规范程度、熟练程度、协作能力、安全操作意识、劳动意识等方面,学习行为主要指课堂学习环节表现情况,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发言、提问、学习接受性等。课后以教师评价为主,重点考评学生的技能拓展、迁移、运用能力。

三、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基于德国“双元制”

理念的“三教”改革成效“双元制”职教模式是将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与教育相结合的典范。一元在学校,一元在企业;一元在理论,一元在实践。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通过引入“双元制”模式,进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三教”改革,取得了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校企共同开发的“双元制”教材食品理化检测技术入选为省重点修订教材。校企合作组成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完成了教师工作页、学生工作页的设计,拟定了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同时为了配套真实检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制作了诸多信息化教学资源,如操作视频、微课、2D/3D 动画、flash、交互软件等。建成了在线开放课程,已获省立项。设计的教学微课多次在省微课大赛中获奖。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努力,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号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近五年来先后在全国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高职组和全国高职食品专业教学能力大赛等获奖,打造出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课程团队。任务驱动式的双元制教材结合线上微课、动画、3D 仿真软件等信息化资源,辅助“三段五步递进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下教师合理组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结合关联课程平台慕课堂,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发挥了每位同学的主观能动性,从传统教学的“恐学恐做”“被动学习”转变为“乐学乐做”“自主学习”。学生的操作规范性、检测技术的熟练程度和结果的准确性都较改革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培养出了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双元制”人才。在江苏省及全国职业院校食品检验检测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佳绩,教学效果显著。据 2020 年麦克思数据显示:90% 以上的毕业生认为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对职业生涯很有帮助。

四、结语

从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的“双元制”教学改革实践及成效可以看出,因为在课程中引入了“双元制”课程教学模式,教学使得之前没有任何情趣的知识和实际工作联系紧密,更加形象。每一个项目都可以根据检测流程分解为更具体的一个小的工作任务,完成每个任务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挑战,这些挑战能增强自己的技能,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具备与社会需求更加贴近的检验职业能力,为企业培养出拥有高技术能力标准的食品检验人才。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教育教学论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液相色谱食品检测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