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茉莉花双纹须歧角螟性诱监测材料筛选及田间应用效果评价(二)

发帖时间:2024-12-23 06:29:08

1.2.2 性信息素迷向诱杀技术对增产及防控效果的茉莉螟性计算

产量增减率=(处理区百花质量/对照区百花质量1)×100%(1)

防花被害防效=(1处理区花被害率/对照区花被害率)×100%(2)

防有虫花防效=(1处理区有虫花率/对照区有虫花率)×100%(3)

防被害花有虫防效=(1处理区被害花有虫率/对照区被害花有虫率)×100%(4)

防(蛀)枝防效=(1处理区枝被害率/对照区枝被害率)×100%(5)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及方法对各试验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花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捕效果对比试验

据8月21日至9月17日对比调查结果及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1)可见:粘胶型性诱捕器对双纹须歧角螟的纹须诱集数量大,与自制简易飞蛾型诱捕器之间的歧角诱蛾量差异极显著(P=0.0012),诱捕效果显著优于自制简易飞蛾型诱捕器。诱监应用从整个试验期间诱捕数量看,测材平均每个粘胶型性诱捕器诱蛾148.67头,料筛平均每个自制简易飞蛾型诱捕器诱蛾22.33头,选及效果粘胶型性诱捕器的田间诱蛾量是自制简易飞蛾型的6.66倍。

2.2 双纹须歧角螟性诱剂诱芯筛选试验

据9月29日至11月1日对比试验调查结果及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2)得知:各种双纹须歧角螟诱芯均显著优于对照,茉莉螟性以N型性信息素PVC毛细管诱芯效果诱蛾量最高,花双平均诱蛾量为338.8头,纹须其次为Z型诱芯,歧角平均诱蛾量为230.00头,诱监应用在1%极显著水平下,测材N型和Z型诱芯之间无显著差异,M型和Y型诱芯之间无显著差异,其平均诱蛾量为156.00~187.50头,S型、X型、T型、O型、D型诱芯之间无显著差异,其平均诱蛾量为103.33~130.67头,P型、R型诱芯诱蛾量较小,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平均诱蛾量在31.8~37.7头,不用诱芯的对照也有随机的诱蛾量,平均诱蛾量为1.83头。

2.3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与田间活雌虫的诱捕对比试验

据10月25日至11月3日对比调查结果及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3)得知:除双纹须歧角螟R型性信息素PVC毛细管诱芯外,其余类型诱芯平均诱蛾量均显著高于活雌虫和对照的平均诱蛾量,其中以Z型性信息素诱芯诱蛾量最高,效果最佳,其平均诱蛾数量为161.8头,其次为M型、N型诱芯,其平均诱蛾量分别为145.2头、143.0头,在1%极显著和5%显著水平下,Z型和M型、N型诱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未安装诱芯的空白对照诱蛾量平均为8.8头,与R型诱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4 性信息素迷向和诱杀技术对夏季虫害的防效及增产效应

2.4.1 田间幼虫在夏季的发生动态及不同处理对害虫的控制效果

从2015年夏季7月上旬至9月上旬各处理的田间幼虫发生为害动态图(图1)中的对照区花被害率情况得知,在四川省犍为县,进入7月中旬后,田间双纹须歧角螟幼虫的被害花率呈增长态势,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该地区夏季发生世代的第一个危害高峰期,9月上旬为第二个危害高峰期。相对于对照区,性迷向处理区、性诱杀处理区对第一危害虫峰均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持效期分别在30d和45d以上,除农民自防区外,各处理对夏季第二危害虫峰控制效果不明显。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生物灾害科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茉莉酮茉莉香精±茉莉酸茉莉酮茉莉酸诱导体溶液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