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央视12月3日播出“‘老外扶中年女遭讹’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老外论狂昨天早上,扶人反转一条图文新闻引爆网络。遭讹指成首发媒体报道说,上演一名外国小伙前天在北京街头扶起了一名中国中年女子,剧被却被讹了1800块钱。为舆新闻中写着,老外论狂“在争执中,扶人反转女子行走正常无恙,遭讹指成并死命撕扯外国小伙,上演造成其衣服被撕烂。剧被女子多次瘫软抽搐,为舆坚称被外国小伙撞倒并让其负责,老外论狂外国小伙被急哭。扶人反转”
一时间,遭讹指成网络上对这名中国女性口诛笔伐。但到了下午,事情发生了大反转。经过中国之声记者多方调查,发现这条新闻多处细节与事实不符。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昨晚也发布最新的调查结果和监控录像表明,当时外国小伙的确驾驶摩托车快速右转、撞倒了这名正走在人行横道线上的中国女性。警方还表示,这名外国男子没有驾驶证,驾驶的摩托车也没有牌照。现在,警方依法暂扣了肇事摩托车,其交通违法行为将依法处罚。
那么,在那个十字路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又为什么会慢慢演变成后来的反转剧呢?
事发地点是在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这是一个十字路口,双方发生争执的地点位于十字路口的西南角,对面有一个摄像头。
这名中国大妈姓李,她表示,自己是正常行走时,被这名外国小伙违规驾驶撞倒。
李女士:正好是红灯,车都停了。绿灯我就在斑马线往家走,他是从那边过来,逆行,一个大弯,就他一个车。因为是红灯,别的车都停了。一下子就给我撞到那头去了。
李女士说,当时她只想保护现场,但外国小伙和摩托车后座上的女性却把摩托车和她拉到了路边。
李女士:他俩就推我啊,往我外路上推。我说,别动,给我打电话报警。我就坐起来,老外就要推车,就要走。我就扑他的车,就不让他走。那老外就骂人啊,骂的可难听了,都不说对不起。那女人也骂啊,说我,你要讹人啊。我说我讹你什么了,我要报警。
记者也在事发点附近采访了多位目击者,他们表示,虽然没有看清外国小伙是否撞人,但当时外国小伙并没哭,态度不友好,还驾驶了一辆没有牌照的摩托车。
目击者1:那老外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没哭。摩托车没牌照。衣服破了是怎么回事呢?阿姨看他要走,拽了他的兜兜。
目击者2:当时那外国人还推搡中国的那位女同志。
记者下午从一名目击者手机中观看了一段现场的视频,外国小伙频频用中文骂人。当中国女子称他们撞了自己时,外国小伙的同行女性没有就是否“撞人”与大妈理论,而是强调他们没有打算跑。
中国女子:你们闯红灯撞我,给我撞翻了,给我闹过来了,还跑。
外国小伙女友:是是,我们要是跑的话,早就跑了,我们还在这里跟你吵什么架啊。
据北京媒体报道,当时与外国小伙同行的是他的女友,姓王,女友承认,当时的确与中年女子发生了碰擦,女子倒地,不过,她强调是碰撞不严重,后者是轻微皮外伤,还赖在了地上长达2个小时。据煤炭总医院诊断书显示,李女士身上有多处软组织挫伤。但昨天晚上记者联系王女士时,她并不愿意再回应此事。
拍摄这组新闻图片的摄影师也表示,“老外”承认自己碰人在先。
摄影师:碰没碰,我没看到。据中年女性说是碰了,老外也说是轻微的碰了,而且也去检查了,但当时她拿到了钱之后,很满意的走了。
记者:您当时跟着去医院了是吗?
摄影师:没有。我留了老外的电话。
但事实上,这篇图文新闻丝毫没有提撞人的事情,而写着“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时忽然摔倒,外国小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
对此,这名摄影师对媒体表示,老外虽然有错,李女士也有讹诈嫌疑,并称自己问心无愧,不会道歉。
但在昨天下午,首发这条新闻的媒体默默地删去了这篇报道。
从“扶人被讹”变“无照撞人”,撞还是没撞、讹还是没讹,这是是非问题,而不是程度问题。摄影师忽略这个重要细节,就炮制出一篇图文报道;转载媒体只顾吸引眼球,而不核实事实。就这样,大伙儿被结结实实的“讹”了一把;在新闻的传播、评论过程中,一次普通的交通事故也变成一场对事件女主人公的疯狂谩骂、对“又见讹人”的阴阳怪气、甚至不乏对中国国民性的冷嘲热讽。
类似的新闻乌龙事件,近年来一再发生。无论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还是自媒体,第一时间传播信息、评头论足的冲动,已经超越了对信息真实性的谨慎和质疑精神。
除此之外,开始的这条假新闻,传播力之所以如此之大,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它太符合很多人的想像——也就是,“扶人反被讹”的案例一再出现,似乎已经成为了惯例和理所应当,更何况,这一次主角还成了外国人。这样的思维定势,同样值得我们反思,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选择相信扶人助人、还是讹人骗人,不应该成为一场一边倒的舆论狂欢。 (记者栾红白杰戈)
标签:反转剧|摩托车|摄影师责任编辑:杜思思 杜思思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