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1.2有机循环农业与市场要求
有机循环农业生产有严格的因地有机规范要求,就种植业而言,制宜可以归纳为6个要点:
一是推动产前筹备。重点是循环选择洁净产地,把握转换期限。农业要在远离城区、发展工矿产区、干思交通干线的因地有机洁净区域设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基地周边无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制宜产地的推动土壤质量、环境条件、循环灌溉用水、农业环境空气应分别符合GB 15618标准的发展环境指标、GB 5084的干思农田水质指标、GR 3095中二级标准、因地有机GR 9137质量指标规定。把握好生产转换期限。对一年生植物、草场和多年生有机饲料作物、饲料作物以外的其他多年生植物的生产转换期分别为24个月、24个月、36个月。而选择新开垦、撂荒地作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要选择36个月以上未使用禁用物质(GB/T 19630.1-2011)的地块,则需要至少12个月以上的转换期。处于有机农业生产转换期的地块,如果使用了禁止使用的物质,必须重新实施转换期管理。
二是物质投入。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要求设立隔离缓存地带,即为了避免相近的常规生产区产生飘逸污染的风险,要在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生产区域之间,有效设置缓冲区带或者物理隔离屏障,防止有机农业生产地块受到污染。严格选择生产资料。有机种植业生产,选择高优品种和植物繁殖种质是重要环节。应选择适于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虫的优良种苗;应采取有机生产方式培育作物的种苗,不使用任何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过的种子和植物种苗。
三是生产管理。就作物栽培而言,要注重优化间、套作等方式增加生物多样性,合理种植与利用绿肥来提高土壤肥力;种植一年生植物、一年两季水稻地块应当分别采取三种、两种以上作物轮作方式;冬季休耕区通常可不进行轮作;因地制宜制定滴灌、喷灌、渗灌等合理的灌溉方式;利用农牧废弃物循环利用,增强土壤肥力与养分供应水平,促进作物健康生长,进而有利于提升有机作物生长过程的抗病能力。
四是土肥管理。要集成推广生态循环模式与耕作栽培技术,有效维持生态平衡和提高土壤肥力;要采用种植豆科绿肥、保护性耕作、轮作套种、土地休闲等措施进行土壤肥力恢复,包括秸秆回收、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等方式来有效补充土壤有机质;并有效弥补因植物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土壤养分;一方面,依靠施用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维持营养平衡和土壤微生物群落体系,另一方面也应避免过量施用有机肥而造成环境污染,并尽可能使用有机生产单元产生的农牧废弃物,避免使用不明来源的有机肥;可选择溶解性小的天然矿物肥料作为肥源补充与调节,但不作为有机生产系统中主要营养的供应源。
五是病虫防控。从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与应用合理套种模式出发,因地制宜创立并构建各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力求营造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阻控病虫草害孳生与危害,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选用抗性品种、种子处理、培养壮苗、清园等,还应尽量利用物理措施,如灯光诱杀害虫、人工除草等。
六是多样经营。目前中国有机农业的技术进步与经营模式创新处在不断发展阶段,我们还看到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创立和成长,例如有机农业+乡村电商、有机农业+品牌销售、有机农业+休闲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正在助力与促进新时期中国有机农业不断进步和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于《海峡科学》2020年5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
相关链接:有机,水质,繁殖,处理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