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沙棘含有黄酮、沙棘鞣质、化的预萜类、学成析多糖、分药维生素等多种活性成分,理作量标具有抗炎、用研抗氧化、究进保肝、展及志物抗心血管疾病、其质抗衰老、测分增强免疫力、沙棘抗肿瘤、化的预抑菌等药理活性。学成析笔者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分药基础上,对沙棘的理作量标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核心概念,从原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相关性,传统药性、药效相关性,传统功效和拓展功效,药动学及体内代谢过程和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沙棘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旨在为沙棘及其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以期促进沙棘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沙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沙棘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及西南等地,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中国药典》2020年版以沙棘果实入药,可止咳祛痰、健脾消食、活血散瘀。沙棘含有黄酮、鞣质、萜类、多糖、维生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肝、抗肥胖、抗心血管疾病、抑菌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中国药典》通过HPLC测定沙棘中异鼠李素含量,并用UV测定总黄酮含量,作为其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
沙棘属植物有6个种12个亚种,在我国分布有5个种8个亚种,包括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柳叶沙棘H. salicifolia D. Don、江孜沙棘H. gyantsensis (Rousi) Lian、肋果沙棘H. neurocarpa S. W. Liu et J. N. He、西藏沙棘H. tibetana Schlechtend;中国沙棘H. rhamnoides. L. ssp. sinensis、云南沙棘H. rhamnoides L. ssp. yunnanensis、蒙古沙棘H. rhamnoides L. ssp. mongolia、中亚沙棘H. rhamnoides L. ssp. turkectarica、理塘沙棘H. goniocarpa ssp. litangensis、棱果沙棘H. goniocarpa ssp. goniocarpa、密毛肋果沙棘H. neurocarpa ssp. stellatopilosa、江孜沙棘H. rhamnoides L. ssp. gyantsensis,为沙棘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刘昌孝院士提出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概念,为中药质量规范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中药质量标志物是存在于中药材和中药产品中固有的或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与中药的功能属性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可以反映中药质量与药效。把Q-marker作为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保证中药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对中药相关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大健康产品的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沙棘果实为习用药材,近年来,研究发现沙棘叶也同样具有药用价值及开发潜力。黄酮类成分是沙棘重要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沙棘其他部位比较,沙棘叶总黄酮含量高,而且鞣质类和萜类成分含量种类较多,沙棘叶已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本文对沙棘果实和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等进行综述,从原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相关性、传统药性、药效相关性、传统功效和拓展功效、药动学及体内代谢过程和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沙棘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旨在为沙棘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以期促进沙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黄酮类成分是沙棘的主要功效物质。目前已从沙棘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黄酮类化合物共50多种,主要以异鼠李素、槲皮素、山柰酚为苷元,与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芸香糖等结合成苷。孙燕等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方法(UPLC-Q-Exactive),探讨沙棘果实、茎、叶差异性功效成分,结果表明沙棘不同部位中黄酮类成分存在差异,果实中主要含有异鼠李素、杨梅素、山柰酚、桑黄素、槲皮素等黄酮醇类化合物,叶中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等黄烷醇类成分,而茎中含有松属素、柚皮素、橙皮素、二氢杨梅素、圣草酚、二氢槲皮素等二氢黄酮类,以及原花青素B2和原花青素B1等花青素类成分。郑文惠等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技术,对沙棘果实和叶中的8个鞣质类和22个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沙棘叶中特有的成分为沙棘素B、槲皮素-二葡萄糖苷、木麻黄鞣亭等,沙棘果实中检测到的表儿茶酸则在叶中未被检出。
沙棘中鞣质类成分有20多种,大多是可水解鞣质。鞣质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沙棘茎叶中,在叶中其可达10%以上,而果中的鞣质类成分仅占0.02%~0.06%。MA X等发现“Terhi”和“Tytti”2个品种沙棘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7-O-鼠李糖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山柰酚-3-O-己糖-7-O-鼠李糖苷,鞣质类成分中以旌节花素和木麻黄鞣宁含量最高。
沙棘中三萜类化合物约20多种,主要包括齐墩果酸、熊果酸、科罗索酸等五环三萜,且在叶、茎中三萜总含量要高于果实,而沙棘果实中番茄红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等成分的含量较高。周武等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质谱联用(HPLC-FLD-APCI/MS)技术,来分析青藏高原产沙棘果实中的三萜酸组分,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沙棘果实中,熊果酸、齐墩果酸和桦木酸等三萜酸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王文娟等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树龄不同部位沙棘总三萜含量,发现成年沙棘中总三萜的含量依次为:根>茎>叶。此外,沙棘中还含有β-谷甾醇等多种甾体类化合物。
从沙棘中分离到的多糖主要是由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鼠李糖组成的中性多糖,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占总糖量的80%,且多糖含量沙棘果实高于沙棘叶。秦蕾等对沙棘叶中多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沙棘叶中葡萄糖和甘露糖的含量相对较高。陶翠等对沙棘叶中糖类成分进行结构鉴定,鉴定出白雀木醇、塔格呋喃糖、葡萄糖、甘露糖、古洛糖、来苏糖等糖类成分,还发现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在9月份达到最高(64.70~73.27 mg·g-1)。
挥发油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沙棘果实和沙棘籽中。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测定沙棘果实中挥发性成分,共鉴别出46个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酯类、醇类及脂肪族化合物等,含量较高的3种成分为Z-7-十六酸(40.72%)、棕榈酸(38.79%)、肉豆蔻酸(3.1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共约占43.67%。对沙棘2个亚种中国沙棘和海滨沙棘果实和籽的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滨沙棘果实中棕榈酸含量更高(约占总脂肪酸的8.9%~31.0%),而中国沙棘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在全果油中棕榈酸的比例与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比例呈负相关。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中药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成分,质量,黄酮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