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干燥方式对槟榔理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二)

发帖时间:2024-12-23 11:44:39

1.2.4 活性成分检测

活性成分含量均以干基计。干燥

(1)总黄酮

参照周文菊等报道方法,对槟对上述样品液测定总黄酮含量,榔理力绘制芦丁标准品含量(X,化特化μg)与吸光度(Y)的性和曲线:Y=0.0008X+0.0147,R2=0.9984。抗氧分别吸取1.0mL样品液加入10mL容量瓶中,影响在波长510nm处测定吸光度,干燥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样品总黄酮含量,对槟此时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的榔理力当量表示,每个样品平行3次。化特化

(2)总酚

参照Giri等报道方法,性和对上述样品液测定总酚含量,抗氧绘制没食子酸标准品含量(X,影响μg)与吸光度(Y)的干燥曲线:Y=0.0056X+0.0291,R2=0.9991。分别准确吸取1.0mL样品液加入25mL容量瓶中,在波长75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样品总酚的含量,此时样品中总酚含量以没食子酸的当量表示,每个样品平行3次。

(3)槟榔碱

参考朱晓瑜等报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制备标准品和样品,分别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平行进样3次。检测条件:色谱柱:ZORBAXEclipsePlusC18(150mm×2.1mm,1.8μm);流动相:乙腈-磷酸溶液(2→1000,浓氨试液调节pH=3.8)(55∶45);检测波长215nm;流速1mL/min,柱温40℃,进样量为10μL。绘制槟榔碱标准品含量(X,mg/mL)与峰面积(Y)的曲线:Y=6.6821×104X–3.144×104,R2=0.999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样品中槟榔碱的含量。

(4)挥发性成分

参照Yuan等报道方法进行样品制备,加入100μL内标溶液(α-蒎烯900μg/mL)。

检测条件:固相微萃取:分别称取各样品1.0g放入进样瓶,将进样瓶放置在90℃温度控制搅拌器中以250r/min转速动态平衡10min;再在上述条件下将萃取头插入进样瓶动态萃取20min;然后GC-MS进样,解吸温度250℃,解吸时间5min,平行进样3次。

GC-MS条件:色谱柱:HP-5ms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升温程序:70℃保持2min,以10℃/min升至130℃,保持2min,再以15℃/min升至280℃,保持2min;进样口温度280℃;载气(He)流速1mL/min;压力57.4kPa;不分流进样。电子轰击(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80℃;溶剂延迟3min;数据采集方式Scan;质量扫描范围m/z35~550;检测器增益电压1.34kV。采用内标法计算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

1.2.5 抗氧化能力

(1)DPPH法。参照张丹等报道的方法,制备样品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每份样品平行3次。按照公式计算清除率:

清除率=[1–(A样品–A对照)/A空白]×100%

式中:A样品为样品对DPPH作用后的吸光值,A对照为样品本身不加DPPH的吸光值,A空白为DPPH本身在测定波长的吸光值,阳性对照为BHT。

(3)FRAP法:配置0.3mol/LpH3.6的醋酸缓冲液200mL,10mmol/LTPTZ溶液25mL,20mmol/LFeCl3溶液50mL,上述溶液以10∶1∶1比例混合成工作液现配现用。称取27.8mgFeSO4,溶解并定容到1mL,此时浓度即为100mmol/L。取适量100mmol/LFeSO4溶液稀释至0.15、0.3、0.6、0.9、1.2、1.5mmol/L。各样品100μL加入工作液2.4mL,37℃水浴10min后,593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FeSO4浓度(X,mmol/L)与吸光度(Y)的曲线:Y=0.4334X+0.1188,R2=0.9916,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样品的FRAP值,阳性对照BHT。

1.3 数据处理

采用分析软件IBMSPSSStatistics21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邓肯多重比较法(Duncan’smultiplerangetest)进行检验,结果以相对含量(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燥方式对槟榔外观形态的影响

2.1.1 失水率

不同干燥方式对槟榔皮层的水分迁徙变化影响见图1。由图可知,槟榔皮层在干燥初期水分减少较快,后期水分减少较慢,直至趋于稳定。这是由于槟榔皮层是多孔性物料,其间有许多毛细管,所以在干燥初期的失水率较高,除去的是毛细管内的非结合水分;而在干燥后期,除去的是壁内的结合水分,这部分水分散失较慢,所以干燥速率低。通过比较得知,微波干燥水分散失较快,最快到达干燥终点,其次是烘干和晒干这类温度提升的干燥方式,风干和冻干由于温度较低,水分脱除耗时较长。

2.1.2 色泽变化

随着水分迁徙,干燥方式对槟榔外皮色泽的影响如图2所示。L*值代表亮度,干燥与鲜槟榔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示亮度越来越高;其中微波干燥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对比图1可知,亮度在失水率约50%时开始下降。

a*值代表红绿色度,在负值时表示绿色程度,在正值时表示红色程度。随着干燥程度增加,槟榔表面的绿色度下降,向红色度(正向)提升;冷冻干燥的绿色度下降最小,冻干的干燥方式能较好地保护槟榔表面的绿色;微波干燥的绿色度下降明显,且红色度逐渐增加,根据文献报道,微波干燥过程剧烈致局部温度急剧升高,槟榔表面褐变反应剧烈,呈红色物质增多。

b*值代表黄蓝色度,在正值时表示黄色程度,干燥过程除风干外较鲜槟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示黄色程度提高。

2.1.3 厚度变化

槟榔皮层厚度随着失水率的增加而逐渐变薄,如图3。冷冻干燥下降幅度最小,厚度保持较好;微波在干燥过程中出现厚度小幅度增加再下降的现象,可能由于在微波干燥过程中,存在加热不均匀现象,导致物料局部过热影响水分迁徙。从图3可见,温度越高的干燥方式,厚度下降的程度越大。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热带作物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磷酸乙腈芦丁没食子酸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